创新,是近年来困扰着陶瓷行业的问题,而步入2015年后,中国经济正式进入“新常态”的新纪元,中国陶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困局。陶瓷行业如何实现“创新驱动”成为了生死攸关的大问题。
对于新常态下的创新,我们陶瓷行业整体上体现不多。许多企业或管理者仍然用旧标准、旧思维去思考评估未来。如果归纳总结近两年来陶瓷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措施,会发现大多停留在采用了比较新的信息工具层面而已,例如开网店、自建垂直或综合平台以及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等等,真正体现出“互联网+”精髓、“创新驱动”时代特点的举措或案例,真的是少之又少。导致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:一个是意识上缺乏足够的危机感、紧迫感,认识上对新常态掉以轻心、麻木;另一个是对新常态下的创新,认识未够透彻,把握不到位。
在新常态下,创新驱动的特点是什么?这种创新又如何与我们陶瓷企业联系起来?我认为这都是非常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。今年春节,产生了两个案例,一个是《穹顶之下》,一个是“抢红包”。
一、新常态下的创新的特点是什么?
新常态所追求的,是发展模式的转变、发展动力的转换和结构的调整,是通过创新,解决旧常态所带来的系列问题与矛盾,达到一种新的平衡。创新驱动的本质特点,是一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革命。从技术维度来看,这场革命的特点,是工业4.0、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、云计算!从经济规律的维度来看,这场革命是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回归到市场的本质。这一切都在催促我们要用全新的视角对市场、对用户、对产品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。
所以请不要再说我们陶瓷行业传统、缺乏技术含量、没有核心技术了。在新常态下,我们必须要把我们的产品提升为具备高科技含量、高附加值、高文化艺术性的产品,不管之前它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。如果你还持有旧观点,只能说明你对新常态下的商业规律,缺乏更加深入的、精致的、沉浸式的创新思考。
二、《穹顶之下》为什么能火?
抛开专业的新闻策划、精彩的PPT内容编排,《穹顶之下》火爆的根本原因是:它完全符合了互联网经济背景下,一个优秀企业的特征:好品牌、好定位、好产品。
陶瓷企业必须要更加注重打造品牌,这样才能让自己突围;必须更加深入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,这样才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。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把焦点重新回归到产品本身,所以企业必须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。
《穹顶之下》可是柴静通过自媒体推出的“产品”,这个产品“定位”击中了人们的痛点,因此内容吸引了人们的关注,成功了一半。然后柴静通过精彩的PPT内容编排,又让人们有了一个很好的体验,于是把一个个观众变成他们的粉丝,主动为她转载转发,在极短时间内传播出去。
三、《穹顶之下》证明了把平凡的东西做到极致,就能实现创新,高科技从来不是先决条件。
想问一下之前抱怨陶瓷行业很传统、门槛低、没有核心技术,很难做到产品差异化的人,PPT是高科技产品吗?《穹顶之下》的核心技术在哪里?制作PPT的门槛又在哪里?为何柴静能实现了产品差异化?
因为她专注、专业。要如此,需要追求,你需要突破,甚至还需要和自己较劲。因为你越优秀,世界对你越苛求。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钻研,去创新,去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。
对于那种认为陶瓷产品的创新已经走到尽头的观点,我是绝对反对的。关于环保题材的视频、PPT数不胜数,但为何唯独《穹顶之下》能火?我们鹰牌推出的晶聚合以及柔光石材,不也推翻了过去的某些定论,创造了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吗?近两年来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上,外国品牌的产品不也一次又一次地超出了许多人的意外,再一次拉开了与国内同类产品的距离吗?
所以在新常态的背景下,企业要沉得住气、坚持自己的专注专业。创新永远没有尽头,再平凡的事物通过创新,也能提升到新的境界,高科技也从来不是创新的先决条件。
科技以人为本,还有一种解释是:决定胜负的始终是人的智慧。
四、“抢红包”是如何体现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的?
在今年“两会”中,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:制定“互联网+“行动计划,推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。
“互联网+”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,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,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,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,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。
因此,互联网、广泛性、大众、新的增长点、跨界融合即是这个国家战略的关键点,也是与过往商业模式创新的区别点。
那让我们来看看“抢红包”是如何体现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的。
1、“抢红包”完全通过互联网作线上活动。
“抢红包”只是通过手机,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来进行操作,在活动期间,把参与者完全“锁死”在手机端,几乎所有人都盯着手机,全神贯注、眉头紧锁,生怕错过一个微信或支付宝红包。
2、“抢红包”完美演绎社会广泛性。
今年“抢红包”覆盖面之广,前所未有,即使不是全民参与但至少绝大部分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,都曾经参与过。
3、“抢红包”实现了新的增长点与跨界融合。
如果说去年的微信红包,还只是朋友之间玩耍祝福的工具,但今年纯送钱的方式却隐含了更深的商业价值。为什么陆金所、伊利甚至招商银行这些企业也参与了进来?送钱的背后只是为了普天同庆吗?
其实这是互联网产品对传统商业形态与营销模式的促进与改变。但隐藏在“抢红包”背后的是大数据时代的资本运作!
网上流传一组数据:仅仅2天微信就绑定个人银行卡2亿张,干了支付宝8年的事!
五、“抢红包”颠覆了什么?
1、传统媒体以及自媒体,都被颠覆了。
因为大家都忙着在群里抢红包,央视举全国之力、精心准备半年之久的新民俗“春晚”被打败了!一向繁荣的朋友圈活跃度大幅度下降了,订阅号的阅读数直线下降,自媒体们纷纷叫苦不迭,这些都是全民疯抢红包结果。
就像真正威胁广播传统地盘(开车司机)的,居然是打车软件一样,互联网时代就是如此吊诡,敌人往往来自出乎意料的地方。
2、“抢红包”颠覆了传统“大投入才有大产出”的营销经验。
为什么马路上的几毛钱、一块钱我们都不会拣,却那么珍惜虚拟世界里的一分一厘?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。我觉得起码在过去,企业做营销活动的时候,费用是一个绕不开的坎,费用低了没有效果,费用高了成本承受不了。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市场活动越来越频繁、边际效果越来越低的背景下,如何降本增效成为营销的一个大难题。但“抢红包”颠覆了过去这种“大投入才有大产出”的营销经验。
3、“抢红包”颠覆了几千年的传统游戏规则。
当看到“抢红包”轻易地把一个几千年来的传统给予了全新的游戏规则,不知道仍旧还在嚷陶瓷行业是传统行业的你,是否有什么新的想法以及危机感?
六、“抢红包”凭什么抢了别人的地盘?
在我看来,“抢红包”成功的关键原因,是他把握住了互联网经济的核心——体验与参与感、连接!这是互联网产业最具优势的地方。
传统企业说提高客户满意度说了很久了,但经过这一次的对比,会发现在给予客户良好体验方面,很多企业还差得很远。
在过去,如果有人提出要几百人甚至十来个人去抢他一个10块钱的红包,我看此人必定成为“全民公敌”,但如今通过了“抢红包”这个“游戏”,即使是年收入上百万的公司高管都热衷参与。
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,就是这么不可思议。新常态有新风景,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是指通过解放思想、打破障碍,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。
2015,陶瓷行业仍然会面对许多困难。要走出困局,企业的创新驱动是核心。我希望透过本文,能抛砖引玉,与大家一起探讨创新的一切可能。